好書推薦-落地生根.否極「泰」來

 

詳細介紹(點我)

 

 

透過戰爭能將局勢改變,卻也衍生新的問題,這是任誰也意料不及與無法操縱的。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中戰事失利,帶著約一百二十萬軍民遷臺;然卻有孤軍一支,游擊於比臺灣面積大三倍的泰緬邊境,力圖反攻雲南,堅持收歸故土。他們歷經祖國邊境的夾殺、無數袍澤戰死、不知為誰而戰的掙扎,最終落腳泰國北部六個府七萬平方公里的邊境高山。七萬餘華人軍民在異域墾荒,也在一個個山頭上,建立起近百個難民村。

從流亡無立錐之地,逐漸到身分被泰國政府認同;從不毛之地刻苦求生,到外援進入協助自立。數十年來他們從為國家而戰,到為生存而戰,異域終成後代子孫的新故鄉。

一九九五年起,慈濟接續中華救助總會在泰北難民村的援助工作,擬定「泰北三年扶困計畫」,援助項目包括重建難民村、負擔帕黨與熱水塘兩所老兵安養中心費用,並提供農業輔導、貧戶醫療濟助與教育援助。

「唯有靠有步驟、有方法的援助計畫才能有具體成效。」一九九一年的華中、華東水患,奠定了慈濟海外賑災的基石。有了直接、重點、尊重的原則外,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表示:「泰北的苦難不是因為天災而起,而是長期戰亂引起的問題。這次不只是急難救助,我們還要有計畫、有配套與延續性,好好地利用三年的時間做好。」泰北三年扶困計畫也因此成為慈濟基金會,從急難救助發展到長期援助成功的案例;也奠定了慈濟志業在泰國開枝展業,融合人文、扎根當地。



作者簡介:

撰文‧涂心怡、攝影‧林炎煌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