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甜蜜波羅包
陳偉庭本來擁有美滿的家庭,更是班上同學羨慕的對象,但家裡發生事情之後,他開始自暴自棄,不僅蹺課、頂撞師長,甚至還逃家。直到阿嬤的殷切呼喚,以及善心的中醫師幫忙,才讓他漸漸走回正途。相對於自己遭遇的不幸,他更能珍惜自己擁有的;因此,他決定要用媽媽教給他的「甜蜜波羅包」,把自己的幸福傳遞給別人。甜蜜波羅包到底有多甜蜜?又應該怎麼做呢?
作者簡介:
畢業於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喜歡閱讀、美食和旅遊。覺得自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對世界還是充滿了好奇和探索。喜歡藉著旅遊擴展視野;藉著閱讀,滋養心靈。更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因為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熱力。希望閱讀我的作品的朋友們,也可以從書中感受到我對世界與萬物的關懷,並願意將這份愛散播出去。
作者創作旨趣
念小學的孩子可以如何發揮愛心呢?翻開報紙,打開網路,發現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奉獻社會的新聞還真不少:
加拿大女孩鈴木瑟文(Severn Suzuki)九歲就創立了兒童環境組織(Environmental Children’s Organization),十二歲,她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發表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說。演說內容是提醒大人要改變生活方式,不要恣意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影響孩子的未來。
美國女孩卡利斯塔(Calista Pierce),七歲就想到用義賣的方式幫助殘障奧運選手籌募經費,她靠著賣手工項鍊、襪子和自製檸檬水募集款項。完成目標後,依然持續義賣,賺的錢全數捐給慈善團體。
十歲的美國少女塔利亞‧雷蒙(Talia Leman)看到卡崔娜颶風肆虐的新聞後,一心想幫助災民。十歲的她,努力擬訂計畫,希望可以籌募一百萬美金。沒想到年紀雖小,最後卻募集了一千萬美金,遠遠超過原先預計的金額。
台灣的沈芯菱從十一歲開始就從事公益活動,十二歲,她看到家鄉文旦滯銷,馬上利用網路廣發訊息、接受訂單,最後不僅解決文旦滯銷的問題,也幫助果農不被中盤商剝削。
看了以上的故事,我們不得不承認,大人常常低估孩子的能力。小學的孩子可以做什麼?其實他們會做的,可能超乎大人的想像。
像故事中,主角雖然滿身債務,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存一塊錢,存滿後,將錢全數捐給慈善團體;除了捐錢外,他還幫忙打掃獨居老人的家,陪病友聊天,這些行善的義舉,真是令人感佩。
所以,別小看自己的力量,故事看完後,記得想想,自己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幫助別人?
繪者簡介
基隆人,對大海、漁船有深刻的感情。畫圖是工作,也是興趣,有時候也跨足設計,享受另一種創作的喜悅。
作品曾獲文藝創作獎、好書大家讀;第十、十一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