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植物看得見你:還聞得到、知道蟲子的Size、有方向感、有記憶 你想像不到的超強感受力!

 

詳細介紹(點我)

 

 

本書是美國老牌出版社FSG與《美國科學人雜誌》最新合作的首打書,由植物學界國際知名學者丹尼爾執筆,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探討植物生物學的最新發現。每章分別以一種人類知覺為主,比較這種知覺感受在人類和植物之間的異同。

你今天穿紅襯衫還是藍襯衫?其實,植物都看得一清二楚!

植物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簡單。小心了!植物「知道」不少事呢!!



儘管植物先天不足,沒有腳可以逃之夭夭,但從遺傳學來看,植物比動物更加複雜。

這是一本讓人對植物的知覺刮目相看並且有嚴謹實驗佐證的科普書。

植物會記得每天幫它澆水的人嗎?

植物會計算黑夜有多長嗎?也會有時差嗎?

植物在黑暗的環境裡反而長得高?

要果實早點成熟拿香拜一拜就行了?!

為什麼一根熟黃的香蕉能夠讓青澀的蘋果早熟?

植物有觸覺嗎?會分辨冷熱嗎?

植物會感到疼痛嗎?常常摸它好嗎?

植物聽齊柏林飛船還是巴哈的音樂會長得比較好?

罵植物髒話它就會枯萎嗎?

如果將根朝上、芽朝下,根會改成朝上長嗎?

植物記得去年被蟲子咬傷、大病一場的事嗎?

被蟲子咬過的地方比較甜嗎?

植物知道現在是春天還是秋天嗎?

人會自我了斷,植物也會想不開嗎?

植物有一組判斷光的基因,人類的DNA裡竟然也有這群基因!!

「其實,植物是我們自身演化過程的另一個可能的結果,

只是在大約二十億年前分歧而出並演變至今。」

──丹尼爾‧查莫維茲



找出植物的「眼睛」在哪裡

植物學界奉為經典的實驗:

假設植物的「眼睛」長在幼苗的頂端而非幼苗朝光源彎曲的部位,然後用下面的五種方法檢測幼苗的向光性:

a. 第一株幼苗未經處理。

b. 第二株幼苗的頂端被切除。

c. 第三株幼苗的頂端用不透光的罩子罩住。

d. 第四株幼苗的頂端用透明玻璃罩罩住。

e. 第五株幼苗的中段用不透光的管子套住。

結果未經處理的幼苗 (a) 當然會趨近光源,而中段套有不透光管子的幼苗(e)同樣傾向光源,但卻發現頂端被切除 (b) 或被不透光的罩子罩住的幼苗(c)就像「眼盲」一般,沒辦法看到並趨近光源;而在第四株幼苗(d)的例子中,他們發現即使在頂端用罩子罩住,幼苗仍然會傾向光源,和第三株幼苗(c)的差別只在於第四株的罩子是玻璃罩,光可以穿透照在幼苗的頂端。

作者簡介:

丹尼爾.查莫維茲(Daniel Chamovitz)

生於賓夕維尼亞州的阿勒奎帕(Aliquippa),曾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後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取得遺傳學博士學位。曾前往耶魯大學及西雅圖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亦曾於世界各地多所大學任教,現任特拉維夫大學曼納植物科學中心主任;研究主題包括植物與果蠅,已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論文。丹尼爾現與妻子和三名兒女居住在以色列的霍德夏沙隆(Hod HaSharon),個人網站:www.danielchamovitz.com。

譯者簡介:

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譯有《法國女人的快樂學》、《特戰部隊野外生存指南》。

乘著文字織就的魔毯,時而回到中古體驗騎士生活,時而進入實驗室探索生物奧妙,雖居斗室猶能徜徉於「一書一世界、一冊一天堂」的無垠景致,實為畢生之幸。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