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彰化縣曲館與武館Ⅴ〔南彰化臨山篇〕

 

詳細介紹(點我)

 

 



完整收錄田中、北斗、員林、埔心、永靖、社頭、二水七鄉鎮,
曲館與武館的歷史沿革、師承派別與組織活動,
以第一手調查紀錄及歷史照片,
呈現彰化縣曲館與武館的歷史風貌。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彰化縣是臺灣開發甚早的縣份,在明清之際,戲曲音樂與武術即跟隨先民足跡,跨海而來,分布於整個彰化平原。因此,彰化縣曲館與武館的數量及規模可謂中部第一,而中部的曲館多由彰化集樂軒和梨春園系統的老師所傳授,影響甚廣且深。
由於曲館是先民利用農閒學習曲藝的地方,而武館則是學習傳統武術的場所,兩者與臺灣民間的迎神賽會、婚喪喜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臺灣農村社會文化的兩大支柱。
《彰化曲館與武館》分五冊探討彰化縣廿六鄉鎮,共計348個曲館、406個武館的歷史發展、師承派別、組織活動,藉此瞭解彰化縣民俗技藝文化、村落互動關係及族群文化特色。
《彰化曲館與武館Ⅴ【南彰化臨山篇】》,完整收錄南彰化臨山七大鄉鎮:田中、北斗、員林、埔心、永靖、社頭、二水等,共計191座曲館與武館,分別討論其歷史沿革、師承派別與組織活動,更訪談耆老,企圖構築發展原貌。



本書特色
台灣最完整的曲館與武館第一手調查紀錄。完整收彰化26鄉鎮,以採訪報導的方式,紀錄現存或已消失的曲館與武館。是研究曲館武館不可或缺的研究資料。

作者簡介:

林美容(1952~)
出生於臺灣南投縣。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社會科學博士。現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為知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臺灣文史與宗教研究的推動者。1989年曾獲王育德教授紀念研究獎,亦屢獲國科會論文獎助。著有:《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一代武師羅乾章──同義堂師祖阿乾師及其武術傳承》、《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等。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