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喀布爾之燕

 

詳細介紹(點我)

 

 

《紐約時報》:

溫柔得令人驚豔……恐怖裡無聲流過經典的愛情故事:

迷失的愛、想像的愛、發瘋的愛。




面紗之下,她只剩丈夫的愛,卻渴望能自在地呼吸,哪怕一次也好;

面紗之外,他驚覺自由也是假的,如果可以愛,只要一次就好……

直到看見她的臉,他才憶起自由是什麼樣子……


☆ 2005年美國《舊金山紀事報》最佳小說

☆ 2005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最佳小說

☆ 入圍2006年都柏林IMPAC 文學獎決選名單

☆ 2005年科威特《新聞週刊》獎

☆ 2003 年法國梅茲文學沙龍獎

☆ 2003年阿爾及利亞書商獎




他是塔利班監獄的牢頭,也是將囚犯送上刑場的劊子手,但在年長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行將就木之際,他卻不忍將糟糠之妻休棄、任她在街頭自生自滅。

她是在塔利班歧視女性的政權下,無法再為任何人爭取權益的律師,只能羞愧地躲在面紗下苟且偷生。當她得知同為知識分子的丈夫,竟然會「神智不清」地加入行刑的民眾,丟石頭砸死了一名被判刑的妓女,她再也無法忍受與凶手同床共枕,決定要離開丈夫。

但在爭執中,丈夫卻因意外殞命,而她也即將成為另一個石下亡魂,直到那個劊子手看見了她祈禱中的臉。第一次,他發現這世界上,仍有美麗的事物值得他去拯救——可是他該怎麼做?



「西方世界隨心所欲詮釋他們心目中的世界,因此,它所得出的理論,雖符合它本身的世界觀,卻未必合乎事實。身為穆斯林,我能夠透過全新的觀點去看待阿富汗、宗教狂熱以及我認為的『宗教精神病』。我的小說《喀布爾之燕》為西方的讀者提供一個機會,去明瞭問題的核心,不然,他們通常僅僅觸及問題的表面。每個人都受到狂熱主義的威脅,因此我竭盡全力想瞭解它的原因和背景,或許,瞭解後,可以找到方式去控制它。」

——雅斯米納‧卡黛哈,2006年於德國電台SWR1

作者簡介:

雅斯米納.卡黛哈(Yasmina Khadra)

本名穆罕默德‧ 莫萊賽奧(Mohamed Moulessehoul),於一九五五年一月十日出生在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的小村落。九歲進入軍事幼校,畢生在阿爾及利亞軍隊擔任軍官,也於該國內戰時參與過對抗宗教狂熱份子的戰事。

早在十八歲開始,他便陸續用本名出版了六部小說,並以作家的身分獲得肯定,後來也引來阿爾及利亞軍方的注意,於是在一九八八年間特別針對他成立文字檢查委員會。他只好改採筆名躲避審查,而「雅斯米納‧卡黛哈」是他太太名字的前兩個字。二○○一年他離開軍隊遷居法國後,才接受法國《世界報》訪問公布真實身分。之後他依舊持續使用這個女性筆名,表示對妻子的感激,以及對所有阿拉伯女性的敬意。

他的作品中經常流露對於世界衝突的深刻關切,重要著作有:《喀布爾之燕》、《攻擊》、《巴格達警報》。其中《喀布爾之燕》和《攻擊》皆進入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最後決選;《攻擊》一書更風靡法國,暢銷35萬冊,入圍多項文學獎,並榮獲二○○六年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

  ★卡黛哈是繼卡繆之後,阿爾及利亞當代最重要作家

  ★享有法國語文外交官美譽

  ★2004年《新聞週刊》雜誌(Newsweek)譽他為「罕見的文學作家,為當今的苦難賦予了意義」

譯者簡介:

陳蓁美

政大廣告系畢業,法國Poitiers大學電影研究DEA,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斷線》《在巴黎餐桌上》《愛情沒那麼美好》《巴黎‧愛情‧匆匆》《冬季街區》《瑪麗的真相》《狼蛛》等。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