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愛與黑暗的故事

 

詳細介紹(點我)

 

 



九歲時,我親眼見證我的國家誕生。

十二歲時,我親眼目睹我的家庭崩解。


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艾默思.奧茲,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初的耶路撒冷。當時,全歐洲大陸的反猶太主義狂熱正升到最高點。一千多年前便被迫離開故土的猶太人,此刻再次面臨重大抉擇。

精神上,他們迫切想要重建自己的國家,不再做永遠的異鄉人;實際上,他們世世代代早已在歐洲生活了上百上千年,又怎能說他們不是道地的歐洲人?留在一生熟悉的土地上,在民粹暴徒的迫害下只有死路一條;重新拔根,到全然陌生的故土從零開始,在那裡等著他們的卻不只是百廢待舉的新生,還有兩千年前就種下的民族恩怨。

對這個年代的猶太人來說,故鄉仍是異國,異國才是故鄉。

在那個大世界裡,所有的牆壁爬滿塗鴉:「猶太佬,滾回巴勒斯坦!」於是我們回到了巴勒斯坦,而現在整個大世界又朝我們叫嚷:「猶太佬,滾出巴勒斯坦!」

艾默思正是站在如此特殊的時空點上,以一個小男孩的眼睛,見證了以色列猶太人種種笑淚交錯的樣貌:

老一輩的人們活脫脫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契訶夫筆下人物再現,是猶太復國主義熱情的支持者,卻也不乏認命的幽默;中生代認同歐洲高尚文明,骨子裡認定自己遠比那些在鼓譟民族主義、血統淨化,目光狹隘的歐洲人更有資格當歐洲人,對自身處境不時苦澀自嘲;新生代少了昔日歐洲文明幽靈的羈絆,揚棄舊時代「猶太人」蒼白文弱的身影,一逕追求新「以色列人」黝黑強壯的未來形象。這一切,構成一個漂泊千年民族悲喜劇錯綜複雜的前半生。

穿梭在童年歲月的點點滴滴與家族回憶中,艾默思高明地編織成這部愛與黑暗的大歷史。他毫不留情地反省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族人,卻不失幽默,揭露以色列強硬姿態底下不那麼光鮮,卻更可親可愛的面貌。這個故事不只是艾默思個人的成長悲喜劇,也是所有猶太人的一生,更是全世界所有文化圈人民都能共鳴的偉大故事。

作者簡介:

艾默思.奧茲

עוז עמוס

AMOS OZ

本名艾默思.克勞斯納(Amos Klausner),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時以色列尚未建國)。艾默思出身書香之家,父母皆有大學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受歐洲文化薰陶甚深。知名文學研究家約瑟夫.克勞斯納博士是他的伯公。家族友人亦多為文人學者,甚至不乏以色列重要作家、詩人與政治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他似乎註定要走上文學之路。

他九歲時,以色列建國;十二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兩年後他離家投入基布茲,改姓為奧茲。基布茲理念也對他造成深遠影響:他在基布茲開始創作、完成中學學業(之後進希伯來大學攻讀哲學與文學)、成家立業,生活長達三十多年,直到1986年才遷離。

1965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至今已著有小說18部,文學、政治評論集約10部,以及逾400篇文章與評論。1968年小說《我的米海爾》大受喜愛,使他成為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作家,1987年的小說《黑匣子》更獲法國外語文學最高榮耀費米娜獎。1998年亦以文學成就獲得以色列獎。2002年自傳《愛與黑暗的故事》問世更成為轟動國際的大事。至今所獲國際性文學獎項還包括:德國歌德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義大利都靈國際書獎等。

奧茲曾參與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親身體悟過兩次中東戰爭。從戰場歸來後,他於1977年帶頭成立「現在就和平」(Peace Now)運動,致力推動以巴和平共處。這位右手寫評論、左手寫小說的作家,被以色列人視為「以色列的良心」、先知(雖然他本人完全拒絕這樣的稱謂),是少數以小說聞名國際,卻先後從德、法總統手中領得和平獎的小說家。2006年9月初,他與推動以巴和平運動的巴勒斯坦政治暨哲學家努賽貝(Sari Nusseibeh)共同獲頒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獎。堪稱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希伯來語作家,也是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與家人目前定居在以色列阿拉德。

重要事件

‧1988年,他以《黑盒子》獲法國費米娜外語文學獎。

‧1991年,他獲遴選為希伯來語言學院的正式成員。

‧1992年,他獲頒德國書業和平獎,此為全球最重要的和平獎項之一,當時並由德國總統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acker)親自授獎。(社會學大師哈伯馬斯於2000年、蘇珊.宋塔於2003年、奧罕.帕慕克於200年、另一位以色列重要作家大衛.格羅斯曼於2010年先後獲得此獎)

‧1997年,法國總統席哈克親授與他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

‧1998年(以色列建國五十周年),他以文學成就獲得祖國最高榮譽:以色列獎。

‧2002年,獲得挪威作家聯盟自由表達獎──該獎項每年一度表揚一位作家,彰顯他為促進自由表達與寬容所付出的卓越努力。

‧2004年9月,艾默思.奧茲與巴勒斯坦學者薩里.努賽貝(Sari Nusseibeh)共同獲得加泰隆尼亞政府頒贈的加泰隆尼亞國際獎,因為他們兩人「對世界文化、科學與人類價值的發展有決定性的貢獻」。

‧2004年,艾默思.奧茲也獲得羅馬尼亞作家聯盟一年一度頒贈的奧維德獎,彰顯他在文學寫作上的傑出成就及其對異民族與文化之間的深刻理解所作的貢獻。

‧2004年11月,艾默思.奧茲獲得德國世界報文學獎,由於他的作品不僅具有高度文學性,更造成跨國界的影響,激起國際辯論。

‧2006年,他獲頒耶路撒冷-阿格農獎。

‧2006年亦獲德國科林圖書獎巴伐利亞邦總理榮譽終生成就獎。

‧2007年,他獲頒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文學獎。(該文學獎歷屆得獎人包括:1991年波多黎各全體人民、1999年鈞特.葛拉斯、2001年朵麗絲.萊辛、2002年亞瑟.米勒、2003年蘇珊.宋塔、2006年保羅.奧斯特、2008年瑪格麗特.愛特伍、2012年菲利普.羅斯等人)

‧2007年9月,他獲頒義大利格林札納.嘉佛文學獎,以「頌讚他的作品、著書與能量能與地中海沿岸的人民與文化交流」。

‧2008年4月,他以其著作獲頒德國史蒂芬.海姆獎。這是個新設立的三年一度的獎項,奧茲是第一屆得主。

‧2008年5月,他獲得臺拉維夫大學丹.大衛獎,讚頌他「以創意手法展現過去,刻畫歷史事件時不忘側重描寫個人,並從十分人性的觀點揭露兩國之間的悲慘衝突。(同時獲獎的還有電影導演艾騰.伊格言與湯姆.史托帕。)

‧2008年6月,他獲頒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

‧2008年12月,獲頒德國海涅獎,此獎在表揚繼承十九世紀德國詩人海涅之精神,以著作推動基本人權、促進社會與政治進步、人類相互理解、宣揚四海一家理念的人士。艾默思.奧茲是第一位歌德獎與海涅獎雙料得主。

‧於2010年10月,他以《Scenes From A Village Life》一書獲得法國地中海外語文學獎。此獎由法國佩皮尼昂城所頒發,是法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

‧奧茲也是2010年義大利新設的都靈國際書獎的首位得主。

譯者簡介:

鍾志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64年生,北京人。曾於1995至1997年間在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攻讀希伯來語言和文學,並協助東亞系教授古代漢語。2005年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獲博士學位,是第一位在以色列獲希伯來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已出版數部希伯來文學譯著,代表作有《當代以色列作家研究》、《現代希伯來小說史》(譯著)、《身份與記憶:論希伯來語大屠殺文學中的英雄主義》(論文)等。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